清永陵堪舆及传说
按堪舆学说兴京永陵“左砂龙头山,似青龙环护,右砂烟囱山若白虎拱卫。陵前明堂平整开阔,苏子河,如玉带围腰,陵后山峦起伏,浑河溁环。四神俱备,山川瑞秀,形胜汇集其间,实为风水宝地”。清顺治朝钦天监刻漏科杜如予、五品挈壶正扬宏量掌天文地理大师详勘了永陵风水后向皇帝汇报说永陵风水为“天下第一福地”。
陵墓内向乾山巽向;陵寝外向为亥山巳向。翼火蛇、巳火珠,座327°、向147°。丁亥土龙穴,望天星。地支亥龙即北方来生龙。入水口在巳,左水倒右水,阳局110°。来水是旺水。出水口坤向已225°。旺在乙辰、长生、寅子、武曲。去水破军。烟囱山、文笔为六秀之一。
堪舆学说与阴阳王行学说自然属于封建迷信,然而清朝统治者却深信不疑,并做为皇权统治的精神支柱。
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第二次东巡祭祀永陵封宝城内一珠古榆为“神树”。关于这棵树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当年努尔哈赤的祖父背着祖先的尸骨从长白山走下来,走到永陵的时候见天色已经很晚,准备住店了,可在当时的人都很迷信,看到背着一个骨灰匣进店就特别的犯忌讳,说什么也不让他住店,无奈他只能站在路边举目北望,突然发现在乔山的脚下生长了一棵粗大的榆树,而且在离地三尺处有一个树叉,他非常高兴,便把祖先的尸骨取下来夹到了树叉上,夜间天气骤然变化,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第二天雨过天晴,早上准备赶路的时候,来到树前却发现尸骨竟然长在树上取不下来了,他非常着急就使劲的掰,结果顺着树叉就流血了,他很害怕便从当地找来能人(风
这棵神树是在同治年间倒掉的,史料记载,同治二年七月十三,一场暴风骤雨将神树刮倒,西南方向,树干将启运殿砸塌了,树梢搭到了启运殿的前房檐。伪满州国时期,末代皇帝溥仪派恭亲王溥伟专程来永陵祭典,保留了照片即这株伏的“神树”及巨大的托架。
清朝陵寝——清东陵
清东陵坐落在河北省遵化市马兰峪镇以西的昌瑞山一带,西与天津市的蓟县为邻,北与承德地区的兴隆县接壤。清东陵是清王朝在关内营建的第一座皇家陵园,也是清王朝三大陵园中最大的一座。清东陵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北有昌瑞山做后靠如锦屏翠帐,南有金星山做朝如持芴朝揖,中间有影壁山做书案可凭可依,东有鹰飞倒仰山如青龙盘卧,西有黄花山似白虎雄踞,东西两条大河环绕夹流似两条玉带。群山环抱的堂局辽阔坦荡,雍容不迫,真可谓地臻全美,景物天成。当年顺治到这一带行围打猎,被这一片灵山秀水所震撼,当即传旨"此山王气葱郁可为朕寿宫"。从此昌瑞山便有了规模浩大、气势恢宏的清东陵。清东陵以她无可辩驳的魅力,以她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于
清东陵自1661年开始营建,历时247年才告结束。共建有皇帝陵五座-即顺治帝的孝陵、康熙帝的景陵、乾隆帝的裕陵、咸丰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皇后陵四座,即孝庄文皇后的昭西陵、孝惠章皇后的孝东陵、以及慈安、慈禧的定东陵两座,妃园寝五座,即景陵皇贵妃园寝、景陵妃园寝、裕陵妃园寝、定陵妃园寝、惠陵妃园寝,公主陵一座,计埋葬14个皇后和136个妃嫔。
清朝陵寝——清西陵
清西陵是清朝帝王两大陵寝之一,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
文章来源:360doc